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图书馆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势,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浅析rfid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
rfid作为一种快速、远距离、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电子政务、证照识别以及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国内外的部分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也于近年引入了rfid技术并投入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考虑到图书馆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及多方面的条件限制,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应用的现状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经有5000多所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并且每年的速率呈现激增趋势,rfid在国内外图书馆已有很多成功应用的案例。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采用rfid技术比较早且应用比较广泛的图书馆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于1998年便开始测试rfid在图书馆流通、分拣与物流系统的应用,并于2002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此后,随着rfid生产厂商针对图书馆应用推出的米乐app官方的解决方案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国外图书馆纷纷开始规划实施rfid。美国明尼苏达州parkgrove图书分馆、乔治亚州的oglethorpemall图书分馆和伊利诺伊州的gailborden公立图书馆分别引进3m公司的智能还书和分检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自助服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欧洲法律史研究所图书馆采用使用寿命可达40年的rfid标签系统管理历史文献;韩国仁川大学采用芬欧蓝泰racetrackrfid高频标签和eco的图书馆自动化方案实现图书自动管理;澳大利亚瑞福利纳地区图书馆在wagga市分馆试行rfid并将其扩大到10家分馆。这一切都表明图书馆在运用rfid技术实现智能管理上已达成共识,rfid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流趋势。
rfid在国内图书馆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自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率先实施rfid技术以来,使用该技术的图书馆数量逐年上升。2006年10月,深圳图书馆新馆引进国外tagsys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标签的公共图书馆,开启了中国图书馆rfid的新局面。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馆接待读者,新馆引入了rfid技术,并将传统服务和数字服务相融合,标志着rfid技术已经逐渐在中国开始普及。此后,除了国家、省市级的公共图书馆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和一些小型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尝试使用rfid技术管理图书。而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100余家图书馆在实施或测试rfid技术,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发展十分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