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总汇与象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与推动。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时代城市运营智能化的新形态,是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载体在城市运营方面的全面应用,信息化将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对庞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则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概念、源起和发展沿革
智慧城市为人所熟知主要是ibm公司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振兴经济而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其又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以实现城市的繁荣、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但这并不是“智慧城市”的真正起点,在此之前,美国学者鲍里尔(bollier)在1998年出版的《怎样通过智慧的增长阻止城市的无序发展》一书中,提出智慧的城市规划思想,倡导以整体思维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从规划到建设以及长期治理,都要采用包含利用新技术治理、引导城市系统发展等在内的新理念,并得到了美国波特兰市的实践支持和联邦政府的关注。
由此看,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中,其内核已经蕴含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城市的路网、资源以及建筑、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行整合的思想,突显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复杂且庞大系统的巨大的社会价值,因其有能力解决当时的城市发展无序、资源紧张等治理难题,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推崇。
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没有提出以前,城市信息化与治理信息化已经开始起步,从最早的“三金工程”,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化城市,都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各城区或以老城改造,或以新城规划的方式,进行光纤铺设、扩充带宽、提高网络覆盖率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来提高城市的信息连接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
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提出智慧城市如何更加“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在四项基本原则中首要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务实推进”,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根本上是要服务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服务于促进解决“三个一亿人”的综合承载问题,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人的服务智能化为核心,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为我们的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按照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融合和智能服务,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进入深水区后的历史发展必然过程。
在新一轮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我们要将已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早解决,避免重复建设一堆新的“智慧烟囱”和“智慧孤岛”,更加理性、务实、可持续地向前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