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7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遍布全国各地,达到484个。这些试点在为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的同时,也出了一些问题。
智慧城市的类型
智慧城市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强调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充分应用,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它较多地是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因此,这种智慧城市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物质世界的“真”的智慧。
第二类是以管理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强调以技术实现更高效的城市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服务政府为目的。这种智慧城市主要强调政府管理在“真”的基础上获得“善”的智慧。
第三类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人文型智慧城市强调提升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强调居民体验,实现居民满意幸福。这种智慧城市主要强调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获得终极的城市生活之“美”。目前,当代社会最关心也是最需要的就是人文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
城市建设的最高目的是,既要有物质与技术的便利,有制度和秩序的保障,还要有人的幸福和梦想。与之相应,智慧城市发展的理想形态是科技型、管理型、人文型的有机结合和包容发展,从整体上解决城市发展需要的物质基础、制度文明和人文精神问题。任何单一型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都只解决局部的问题,必然导致城市的片面发展,这是当今城市很多问题和危机的根源。
智慧城市起源于科技发展,然而科技虽然极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但过分强调技术也会给整个城市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一是为技术而技术,忽略了技术对城市发展、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真正功用。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技术不能够与其他要素有机结合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用,那这种技术就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价值的技术。智慧的技术必须是既经济又实用的好技术。二是科学技术一方面使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但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环境的污染和气候的恶化。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体破坏、气候变暖无不是现代工业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每年大量的高科技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的环保负担。当前很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一哄而上,其中有一些城市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这只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管理型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长期以来,政府对城市管理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管理当作权力,政府高高在上,权威不容质疑;二是在管理中过分追求经济的增长。这两种倾向忽视了政府管理的目的既是要为了维持城市的运转和发展,更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城市的生活。管理型智慧城市虽然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两种倾向,甚至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进一步强化这两种倾向。而从经济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被许多政府当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力,但如果缺少足够的公众意识,这种立场也会造成新一轮的“经济型城市化”。 |